English

应大力发展中医药学

2000-08-28 来源:光明日报 吕炳奎 我有话说

根据我数十年行医的经历,我对中医药学的估价是很高的,认为中医药学大有发展前途。中医药学的理论非常深奥,从我自己近七十年来的学习、实践、观察可以证明,我们古代的先哲们,天才地运用望、问、闻、切这套手段,观察收集人体生理功能、疾病变化的种种信息以及日、月、星、辰的运转,天时、地理、气候的变化,一切现象的信息加以综合分析,得出规律运用于诊治疾病。一切药物也是从它的生长发育、色香味种种形态,经过观察运用于一切疾病,得到良好的效果。中医药学就是在古代漫长的岁月中观察、实践,不断积累经验逐步形成的。这与西方从解剖学、生化学等实验手段发展起来的医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

因此,我认为中医药学是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巨大复杂的体系。除了黄帝内经的基本理论外,属于临床的历代书本很多,从伤寒论、金匮要略到医宗金鉴,内容极为丰富,绝大多数属于著名医家的著作,就是医宗金鉴也是由少数人编撰而成的。由于各人的经历、见解不尽一致,数千年来除了记载在书本上外,还有流散在民间独具特色的绝招。一技之长者很多,甚至有手到病除的特效者,但大多已失传。

几千年来,总结流传下来的大多数属于个人心得,从未进行过大规模、全面、系统的整理研究工作。因此,中医药学始终在原有的基础上停滞不前。

中医药学方面,历代都出过很多名医。如扁鹊、华佗、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叶天士等等。而近一、二百年来,没有出过这样的名医。也就是说,中医学不是在发展而是在慢慢地衰退。其次是由于受西方文化、科学的影响,对民族自己的历史悠久、伟大辉煌的中华文化,看成是落后、低等的。我以为恰恰相反,从现在看,我们古老的文化是有近万年历史,经过许多聪明智慧的超凡先贤,从天文、地理、人情的整体观的大量信息综合分析,长期积累而形成了伟大辉煌的中华文化———天、地、人整体文化。医学是属于这个整体文化“人”的部分中的一部分,中华文化是建构在历史的深厚的客观基础上,我们有可能在古老的基础上萌发出超越西方的文化科学,为人类创建和平、健康、幸福的新世界。

西方文化、科学是近几百年发展起来的,虽然非常高深,但很多方面值得探讨。我认为它存在不少违反自然规律的东西,长期发展下去,对人类的生存发展非常不利。

中医药学整体理论说,脏象(五脏六腹的功能),经络穴位是人体内脏各部联结的功能系统,穴位是调整功能的枢纽;内因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是致病精神因素,即内在因素;外因:风,寒,暑,湿,燥,火六大类,包括细菌病毒是致病的外来因素。气血是全身的动力,还有内外因等等,这些都是中医学的理论基础,是整体的功能因素。

现在我们有一定数量具有中医药学术水平的老、中、青中医人才,他们基本掌握了中医药学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治病的宝贵经验。把他们组织起来,分工合作,通过临床实践,用望、问、闻、切的老办法把各种疾病的发病原因,发病体征等等信息一个一个地全面收集起来,加以分析,使之达到全面的系统化。从系统中分析研究得出它的规律性,运用这种规律作为立法处方用药的依据,使用后如果达到预期的效果,即可证明理论与实践,主观与客观的一致性,证明这种理论与立法处方的正确性,这就是我们理想中整理研究中医药学的要求和目的。

经过这样规模系统的实践研究,我们完全有可能把中医药学诊治各种疾病的方法研究、整理成高度系统、完整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切实有效的系统规律,成为比较完美的中医药学。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就是在第一步基础上,集中一批既掌握中医药学系统的高科技人才。在临床实践中精心研究创造出能测出人体生理功能和疾病变化的各种信息的仪器,以代替人的主观的望,问,闻,切,成为客观取得的望,问,闻,切的种种信息来立法处方或非药物治疗(各种外治法)。如果能达到如此的科学境界,我相信中医药学治病的效果能立竿见影。同时,势必会出现维护健康的各种保健方法,将来人可以少生病,不生病,活得健康长寿。

我的初步设想希望能得到各方面的支持,创造这种实践的研究条件,向现代自然规律的科学迈进,造福人类。

(作者系原卫生部党组成员、中医局局长,八十七岁老中医)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